
【中學概覽】
迦密柏雨中學
Carmel Pak U Secondary School
206
8/2/22
8/2/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迦密柏雨中學(英語:Carmel Pak U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大埔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大埔大元邨。學校創辦於1979年。辦學宗旨:提供優良的基督教全人教育,栽培學生的德、智、體、群、美和靈育,啟發學生潛能。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大埔區
學校地址:
新界大埔大元邨
聯絡電話:
26650078
傳真號碼:
26621785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K17、K12、72X、73X、74X、75X、271。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胡定邦
先生
校長:
黃偉強
博士
(理學士、教育碩士、文學碩士、基督教教育碩士、教育博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79
有
有
有
基督教興學會有限公司
明道律己 忠主善群
基督教
8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4
55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5
學士:
98
碩士、博士或以上:
58
特殊教育培訓:
3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3
2
85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 1. 教育局提供的成績名次。 2. 申請人的學業、品德及課外活動上的表現。 3. 面試表現。 4. 本校學生、校友、教職員家屬會酌情考慮。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迎新活動: 1. 升中銜接課程。 2. 迎新日及中一活動日。 健康生活: 1. 提供各樣有益身心的活動給學生參與。 2. 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專業人士主講,提倡健康生活信息。
學費
迦密柏雨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20元,
中五堂費為:320元,
中六堂費為:32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4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請參閱載於本校網頁之周年校務計劃。
學校管理架構:
按《聖經》路加福音2:52所載,主耶穌在智慧、身量、神喜愛的心和人喜愛的心四方面一同增長,本校設立學務組、德育及訓育組、宗教活動組和課外活動組推動學生此四方面之發展。另設有輔導及獎勵計劃組以指引學生均衡成長,並透過獎勵計劃嘉許他們的成果。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成員、獨立人士、教師、家長及校友代表組成,負責管理學校及為學校定立發展方針。
環保政策:
1. 校園遍植花木。 2. 藉班會及學生環保大使提倡綠色校園生活。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1. 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詳情請參閱2021/2022及2022/2023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提供良好英語語境。 2. 積極提高學生兩文三語之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舉辦校內多采多姿的學術活動,以提高學習興趣及自學精神。 2. 積極參與校外各類學術比賽,以擴闊同學視野,與友校的同學砥礪切磋。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2. 課程重點:透過學科學習建立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推行各類閱讀計劃,鼓勵同學閱讀,達致跨課程語文學習。定期舉辦閱讀週、作家講座、書展等。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教師靈活運用資訊科技協助學與教。 3. 專題研習:按科目需要安排專題研習課業。於初中推行跨學科STEM教育。積極參與校外專題研習比賽。 4. 品德及公民教育:透過早會、週會、活動推行品德及公民教育,鼓勵同學關心國家、服務社群。
生涯規劃教育:
按各級同學需要,提供適切的生涯規劃活動,培養開拓與創新精神。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藉本校創立之迦密柏雨獎勵計劃,讓同學循序漸進,積極參與學校學務、德育、宗教活動及課外活動所舉辦之活動。 2. 推行拔尖補底措施。 3. 成立學生支援組,照顧學生特殊教育需要。 4. 學生輔導員計劃推廣助人自助精神。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1. 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中文科老師、通識科老師及教學助理。 2. 甄別懷疑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並轉介至教育心理學家評估。 3. 本著「全校參與」的概念,推動班主任、科主任及科任老師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訂定支援措施,並按需要邀請家長、學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出席個案會議跟進支援工作。 4. 增聘教學助理提供支援服務,並提供社交訓練小組及言語治療服務。 5.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校內特別考試安排,並向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家長提供學生支援摘要。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透過適量的測驗及考試鼓勵學生學習,並獎勵成績達到指定標準的學生。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行家長教師研討會、工作坊、家庭樂晚會、親子旅行等活動,加深家校聯繫。
校風:
本校校規嚴謹,實行加減操行分制度,賞罰分明,對學生的道德操守、甚至言行舉止及服飾都有很高要求,好使同學養成守法自律的精神,不致習染社會不良風氣。學生大都循規蹈矩,校風純樸,深得區內外人士讚賞。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秉承基督教全人教育的理念,以建立學生德行,培育美好靈性,增長學生知識為己任,務求學生學有所長,能匡正時弊,造福社群。 2. 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切磋砥礪的學習精神。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參與教育局培訓課程及校本教師發展活動。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1. 設有學生會、四社、級社,推動各類學生活動。 2. 按學術、德育及公民教育、宗教、文娛康體四大類別設有約四十個課外活動小組。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1. 休憩設施:籃球場3個、羽毛球場、小型足球場、跑道、健身室。 2. 資訊科技教學設施:全校鋪設有線及無線互聯網絡,設有電腦化圖書館暨學習資源中心、多媒體學習中心、電腦實驗室及設計實驗室。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不適用。
其他
1. 學業成績:獲派本校中一學生均成績優異。2021年中學文憑試考獲大學入學資格百份比為92.8%,當中經「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獲得學位百份比為96.4%。 2. 課外活動成績:本校積極參與各類學術及體藝比賽,每年均獲得不少獎項。近三年比較重要的獎項包「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銅獎、「香港學生科學比賽」全港冠軍、亞軍、季軍、「香港科學青苗奬」全港冠軍、「饒宗頤的故事」展覽專題報告比賽高中組冠軍、香港學校音樂節及全港最佳合唱團(第二組別)冠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