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
TWGHs Li Chi Ho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英語:TWGHs Li Chi Ho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灣仔區,學校地址是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80號。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創辦於1958年,辦學宗旨:秉承東華三院辦學精神,為社會作育英才。實踐全人教育,提供優良學習環境,使兒童發揮個人潛能,日後成為具備知識技能、獨立思考、勇於承擔和關注社會事務的良好公民;致力培育兒童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勉勵他們拓展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灣仔區
•學校地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80號
•小一學校網:12
•學校電話:25750470
•學校傳真:28348141
•學校電郵:lchops@tungwah.org.hk
•學校網址:http://www.twghlchp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鄧明慧女士
•校長:余達智先生
•辦學團體:東華三院
•創校年份:1958
•宗教:不適用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包括:普通話)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無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2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310,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的設施:
•校車:無
•保姆車:有
•課室數目:18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1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外籍英語教師教室、電腦室、遠程教室、校園電視台、音樂室、視藝室、學生輔導室、學生活動中心。
•其他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及暢通易達升降機。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35
•教師總人數:3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65%
•碩士_博士或以上:35%
•特殊教育培訓:4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16%
•5至9年經驗:14%
•10年經驗或以上:70%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3班,小二有3班,小三有3班,小四有3班,小五有3班,小六有3班,總數為18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3班,小二有3班,小三有3班,小四有3班,小五有3班,小六有3班,總數為18班。
班級教學模式:
小一至小六實行小班教學,全校運用不同教學模式,例如:電子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多元學習評估
各科包括進展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 數學科非紙筆化評估; 專題研習結合教師評估、學生自評及互評。
分班安排
實施小班教學:每班不超過27人。 小四至小六的中英文課按能力分高能力組及混合能力組別上課。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1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15
•午膳開始時間:12:35
•午膳結束時間:13:35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由家長安排及學生須留校午膳。
健康校園生活:
1. 活力校園計劃; 2. sportACT獎勵計劃; 3. 至「營」學校認證計劃。
備註:
1. 放學前導修課,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2. 午間天才小擂台及進行文娛或康樂活動; 3. 部份課外活動於週六舉行,及週一至週五舉行至下午5:30。
全方位學習
敲擊樂、銅管樂、木管樂、非洲鼓、夏威夷小結他、合唱團、舞蹈班、話劇、集誦、周年綜合表演會、小小語言家服務隊、英語大使、游泳、足球、籃球、羽毛球、國術、童軍、視覺藝術學會、劍橋英語、奧數班、LEGO班、STEM小組、中國書畫班、天才表演、公益少年團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為東華三院轄下學校。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於2006年成立。
環保政策:
推動環保教育以配合東華三院邁向綠色機構的政策。
學校關注事項:
1. 培養孩子正向價值觀,面對學習及生活上的挑戰; 2. 發展「展潛能、顯關愛、懂自學、求卓越、強語文、精數理」的能力。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設外籍英語教師,為學生建立英語環境,提高英語會話及寫作的能力; 2. 強調「學習有方法」,貫徹「從做中學」、「從閱讀中學習」; 3. 實踐「全方位學習」,安排講座、參觀、採訪及戶外學習; 4. 推行「一生一體藝」策略,提供專業導師課後體藝培訓課程。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資訊科技:推行電子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 2. STEM教育:以常識科作平台,以整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並靈活應用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3. 閱讀習慣:網上閱讀、閱讀獎勵計劃,培養閱讀習慣; 4. 正向教育:有系統編排班主任課/成長課/德育課/周會/專題講座,以推行正向教育; 5. 專題研習:設「綜合課」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1. 以「BETTER ME BETTER LIFE」為教學願景。 2. 發展正向教育,讓學生邁向豐盛人生。 3. 推行「感恩課程」,內容包括:週會、德育課、自我承諾冊、每月感恩、家長日感恩壁報等,讓學生培養感恩的心。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設學生支援組及兩位駐校社工; 2. 校本加強言語治療服務; 3. 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服務。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生支援組的主要成員包括特殊教育統籌主任、培育主任、訓育統籌老師、學習支援統籌老師、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定期安排學生支援組會議,討論及跟進個案,並與家長緊密聯繫。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設課後輔導班及功課輔導班。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實施拔尖保底的教材設計; 2.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提供考試及功課調適; 3. 設人才庫,推薦資優學生參與校外資優課程; 4. 設立小小語言家隊,培養語文尖子,包括英語、粵語及普通話。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1. 家長參與法團校董會及家教會工作,了解及共同促進學校發展; 2. 家教會每年舉辦親子活動、家長講座及出版家長通訊; 3. 舉辦一年級家長講座系列,協助家長促進孩子適應學習的轉變。
校風:
1. 校風淳樸、人際關係和諧、校園氣氛愉快;學生純品受教、以禮待人、熱愛學習、積極投入; 2. 教師積極正面,不斷求進,愛護學生; 3. 學生、家長及畢業生信任和支持學校。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正向教育—建立正向價值觀(堅毅、尊重、關愛、承擔); 2. 語文能力—中英兼善,勤閱讀、多溝通、高表達; 3. 自主學習—發展主動積極、協作解難、聆聽說理的能力和態度; 4. 電子閱讀—培養從閱讀中學習的習慣。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參加教育評議會「QEF價值教育-老師培訓課程」支援計劃,以優化價值教育效能; 2. 參加促進小學英語學習津貼計劃(PEEGS); 3. 參加賽馬會學界足球發展計劃; 4. 中英數常科集體備課、互相觀課及定期教師教學交流。
其他
1. 一至六年級各開設一班「普通話教中文」班; 2. 推行游泳普及計劃,為二年級學生在課時內安排游泳課; 3. 推行「一生一體藝」,為一年級學生在課時內安排樂器訓練; 4. 為學生安排國際性評估,以肯定其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