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天水圍官立小學
Tin Shui Wai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天水圍官立小學(英語:Tin Shui Wai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是一所官立全日男女校,在元朗區,學校地址是新界元朗天水圍天瑞路10號。天水圍官立小學創辦於1995年,辦學宗旨:培育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培養學生關懷別人及服務社會的精神,成為德才兼備的良好公民。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元朗區
•學校地址:新界元朗天水圍天瑞路10號
•小一學校網:72
•學校電話:24474288
•學校傳真:24488579
•學校電郵:tswgps@edb.gov.hk
•學校網址:http://www.tswgp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官立/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黎錦棠先生
•校長:何惠珍女士
•辦學團體:政府
•創校年份:1995
•宗教:不適用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62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趙聿修紀念中學、元朗公立中學、天水圍官立中學
•法團校董會:不適用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無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天水圍官立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200,其他收費_費用:$9(補發學生智能身份證)
學校設施
天水圍官立小學的設施:
•校車:有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30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2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3個音樂室、電腦室、2個視藝室、校園電視台、STEM教室、3個輔導教學室、舞蹈室、英文閱讀室
•其他學校設施:家長教師會室、學生輔導室、言語治療室、兩間會議室、教師休息室、小禮堂。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3
•教師總人數:5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91%
•碩士_博士或以上:35%
•特殊教育培訓:4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5%
•5至9年經驗:18%
•10年經驗或以上:77%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班級教學模式:
活動教學、新資助模式及小班教學。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多元學習評估
為測考提供不同的調適、不同形式的口試、小組討論、匯報、觀察、學生自評與互評、各科日常進展性評估等。
分班安排
考慮原則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行為表現。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8節
•每節一般時間:40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1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20
•午膳開始時間:12:50
•午膳結束時間:13:50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水果日、學校體育推廣計劃、體適能獎勵計劃。
備註:
學藝班上課時間: 星期一至四(下午3:20 – 下午5:20); 星期五(下午2:30 – 下午4:30); 星期六(上午9:00 – 下午12:15)。
全方位學習
足球、籃球、羽毛球、合球、游泳、彩墨畫、視藝小組、口琴、小女童軍、幼童軍、歌詠、牧童笛、手鐘手鈴、現代舞、棋藝、綠色小先鋒、奧數、龍獅藝、跆拳道、校園電視台、劍橋英語、升旗隊、航拍、國術、小小科學家、英語劇場。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管理委員會由主席(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校長、兩名獨立人士代表、兩名家長代表及兩名教師代表組成。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學校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99年。
環保政策:
本校著重環保教育,讓學生透過身體力行,明白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道理。本校成功申請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在校內實踐環保概念:成立環保大使,鼓勵師生減少使用紙張,教導學生節約能源,添置一級能源標籤冷氣機,開拓空中花園,讓學生體驗有機耕種,推廣無污染生活概念。
學校關注事項:
1.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歷程,提升學與教的成效。 2. 培養學生成為有素質的「天官人」——兼愛自愛 勤勇孝禮。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靈活運用課時及共通能力的培養;中、英課節連堂;聯課及主題學習活動;電子教學平台、多媒體教室、內聯網系統等。
關鍵項目的發展:
從閱讀中學習、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專題研習、德育及公民教育。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兼愛自愛 勤勇孝禮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課程調適、課後輔導、加強輔導教學、社群適應工作坊、校本教育心理服務計劃、言語治療服務、個別學習計劃、幼小銜接活動、小六與中一銜接活動。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1. 採用「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個別差異。 2. 學生支援小組由校長、副校長、資深主任擔任統籌主任、課程發展主任、學務主任、輔導主任、學校社工。 3. 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加強言語治療津貼,為有學習困難及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 4. 透過適切的措施支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課程剪裁、拔尖補底計劃。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舉辦家教會活動、家長講座及工作坊;培養和諧的家校關係;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校風:
關愛文化、朋輩伴讀、小老師計劃、家長伴讀等,協助同學解決功課疑難。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歷程,提升學與教的成效。 2. 培養學生成為有素質的「天官人」——兼愛自愛 勤勇孝禮。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教師專業發展日 2. 校本教研活動 3. 到校支援服務 4. 校外進修課程、工作坊或研討會
其他
學校設有多個獎學金以鼓勵表現良好的學生,獎項如下﹕ 嚴玉麟獎學金、李榮基獎學金、何肖萍獎學金、譚鐵林獎學金、謝傑雲獎學金、家長教師會獎學金、飛躍進步好孩子獎學金、關素貞獎學金、譚瑛桃獎學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