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
S.K.H. St. Joseph's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英語:S.K.H. St. Joseph's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元朗區,學校地址是新界元朗錦田波地路12號。聖公會聖約瑟小學創辦於1954年,辦學宗旨:秉承聖公會傳揚福音的使命,使學生認識基督;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發展潛能,貢獻社會;樹立優良校風,培育學生愛心和樂於服務他人的美德。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元朗區
•學校地址:新界元朗錦田波地路12號
•小一學校網:74
•學校電話:24764962
•學校傳真:24794699
•學校電郵:welcome@skhsjs.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skhsj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劉耀新先生
•校長:何盈蔚女士
•辦學團體:聖公宗(香港)小學 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
•創校年份:1954
•宗教:基督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19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5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180 特定用途費,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的設施:
•校車:無
•保姆車:有
•課室數目:14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3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設有多媒體教室、輔導室、科創室、音樂室、視藝室、英語室、會議室、家教會辦公室、禮堂等。
•其他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28
•教師總人數:30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100%
•碩士_博士或以上:30%
•特殊教育培訓:57%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20%
•5至9年經驗:10%
•10年經驗或以上:70%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2班,小二有2班,小三有2班,小四有2班,小五有2班,小六有2班,總數為12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2班,小二有2班,小三有2班,小四有2班,小五有2班,小六有2班,總數為12班。
班級教學模式:
於個別班級設中文、英文、數學科小班教學;其他級別在中文、英文、數學以抽離式授課,支援有學習需要的學生,促進學習成效。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多元學習評估
小一全年只設一次考試,並以質性評估報告學生學習表現。
分班安排
部份級別以中、英、數分科能力進行小組教學。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00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00
•午膳開始時間:12:55
•午膳結束時間:13:45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已制訂《活力校園政策》,透過多元化計劃及活動,例如早操、「小小運動家」、體適能日,幫助學生建立恆常運動習慣,實踐健康生活方式。另設監察小組監察午膳。
備註:
參與健康校園網絡計劃,協助校方推行更完善的健康校園政策。
全方位學習
本校逢週五設有多元智能課及課外活動合共四十多項。 課外活動包括STEM LEGO班、microbit班、奧數班、語文拔尖活動、小型壁球、乒乓球、 田徑、籃球、跆拳道、高爾夫球、花式跳繩、龍獅藝、童軍、步操樂團、國畫班、合唱團、手鐘隊、中國舞班及英語話劇。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由校長帶領副校長管理六個行政小組,其中三大範疇: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以下,再設立不同小組以協助校長管理學校。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各室保持於26度,使用節能沖水系統,設有太陽能節能電板及生態池循環系統。
學校關注事項:
1. 持續善用學與教的策略,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2. 培育學生正向思維,提升他們的抗逆力,幫助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面對成長的挑戰。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英文科進行閱讀及寫作教學。中文科進行校本寫作課程。部份級別中、英、數科以能力分組教學。常識科參與自主學習計劃及電子學習,提升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推展STEM教育,提升探究和解難的能力。下午課堂以發展多元化學習,統整課程、專題研習、品德教育及才藝演出等學習歷程為目標。
關鍵項目的發展:
閱讀計劃︰設閱讀課、伴讀課、校園電視台圖書分享、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指定圖書活動、書叢悅閱俱樂部、世界閱讀日主題活動、作家講座、書叢榜活動、閱讀獎勵計劃及書展。 資訊科技︰推行BYOD政策,採用寬頻及無線上網,推動互動學習。 專題研習︰採用主題教學及跨學科模式。 德育及公民教育︰採用學校為本、訓輔合一形式,以滲透方式融入正規及非正規課程。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透過成長課及全校參與的活動,營造正面、積極、關愛和諧的校園氣氛。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設學習支援小組,統籌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如「小一及早識別學習有困難學童計劃」、「抽離輔導及協作課」及「拔尖培訓活動」等,照顧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到校按學生需要提供專業評估及支援;言語治療師到校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另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社交小組、個別學習計劃、輔導小組等。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於各級推行家課及考試調適 2. 小一進行質性評估。 3. 分層課業及教學。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藉着家長座談會、家長日、給家長的信、學校刊物等,介紹學校新動向及變革。透過親子活動、各科組的活動日、家長學堂及家長觀課,讓家長近距離接觸學校。透過輔導網頁、家長工作坊及專題講座,協助家長了解子女成長特徵、掌握管教方法及親子相處技巧。家長教師會及家長義工團更是全方位協助學校的發展,共同培育孩子成長。
校風:
本校校風優良,設有全人發展組。該組統籌訓育、輔導、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德育、公民教育等活動,推行全方位輔導服務,共同營造校園關愛文化。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透過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發展校本中英數常課程;配合課程改革,積極推行四大關鍵項目。透過BYOD政策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倡兩文三語,增撥資源,提升學生英語水平;推廣閱讀風氣,發展學生不同程度能力。參加健康校園計劃及推行生命教育。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校內及校外講座、工作坊及研討會以下列重點:自主學習、提問與回饋、協作學習、促進學習的評估。 共同備課、教師交流活動、同儕及家長觀課以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其他
本校重視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啟發學生潛能。學生參加多項校際比賽,成績輝煌。壁球隊及花式跳繩隊表現卓越,在多個校際賽事中均屢獲佳績。跳繩隊在「第四屆全港學界跳繩比賽」中勇奪小學表演盃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