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聖公會主愛小學
S.K.H. Chu Oi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公會主愛小學(英語:S.K.H. Chu Oi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葵青區,學校地址是新界葵涌石蔭童子街45號。聖公會主愛小學創辦於1968年,辦學宗旨:秉承「非以役人 乃役於人」的基督關愛精神,言傳身教,為孩童提供優質全人教育,為社會文明及國家富強作出貢獻,並使學生在靈、德、智、體、群、 美六育培養中發展完美的人格。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葵青區
•學校地址:新界葵涌石蔭童子街45號
•小一學校網:64
•學校電話:24267424
•學校傳真:24272233
•學校電郵:email@chuoi.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chuoi.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郭始基先生
•校長:駱瑞萍女士
•辦學團體:聖公宗(香港)小學 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
•創校年份:1968
•宗教:基督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68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聖公會主愛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2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特定用途費$280(用於聘請額外外籍英語教師
及改善學校設備之用),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聖公會主愛小學的設施:
•校車:無
•保姆車:有
•課室數目:30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1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英語室、常識室、電腦室、創科教育實驗室、音樂室、視藝室、圖書館、校園電視台、活動中心、輔導室及小聖堂
•其他學校設施:有蓋操場、籃球場及家長資源室。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8
•教師總人數:59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98%
•碩士_博士或以上:32%
•特殊教育培訓:46%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7%
•5至9年經驗:15%
•10年經驗或以上:78%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班級教學模式:
本校設有輔導教學,以新資助模式推行融合教育,透過「全校參與」支援模式、共同備課及協作教學來改善學教,提升學習效能,支援不同教育需要的學生達至全人發展。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多元學習評估
推行進展性及多元化評估,全面評估學生學習的表現。設有各學科進展性評估。
分班安排
四至六年級每級設兩班學習能力較佳的班別,其餘三班根據學生能力平均分班,以加強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10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10
•午膳開始時間:12:20
•午膳結束時間:13:15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本校注重學校環境清潔及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定期檢查校舍衞生和午膳餐單,並鼓勵學生多吃蔬果。透過早會、講座和比賽等提升學生對身心健康的關注。
備註:
請參考本校網頁。在小息期間及午膳後,校方提供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參予。
全方位學習
校本課外活動多元化,有學術、體藝、制服團隊、服務及興趣小組等。本校更積極參與各種校外活動和比賽,如學術比賽、校際朗誦、音樂、戲劇、舞蹈及體育等。各科組每年安排戶外學習、參觀、講座、音樂會、比賽和表演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為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屬校。設校董會監察學校擬定政策。校長領導校本管理組及各行政/學科組別處理日常事務及學校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由不同界別人士組成,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校長、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及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
關愛地球、珍惜資源。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全校參與,提升學生環保意識,於各級全面推行健康校園計劃及落實環保措施。
學校關注事項:
推展正向氛圍校園、深化學教效能。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透過活動課、成長課、公民教育講座及多元智能小舞台等,訓練學生多元智能、自治及與人溝通等能力。因應學生的需要及各學習領域的特色,推行校本課程,如寫作、英語拼音及專題研習及個人成長教育等,務求不斷提昇本校師生教與學的效能。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閱讀計劃:圖書、中英文廣泛閱讀課,鼓勵學生閱讀。 2. 資訊科技:中英數常均有校本資訊教材,協助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及課後延 續活動。 3. 專題研習:協助學生發展共通能力,整合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 4. 德育及公民教育:在早禱、早會、成長課及公民教育課時段中培養正確價 值觀及積極的態度,舉辦公民教育活動。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透過班本的午膳後課室活動、生日便服日、Watoto助養計劃等,建立師生與生生融洽和諧,活出仁愛的正向關係。此外,德公組、訓輔組緊密合作,加強老師及家長對正向教育的認識,為推展正向教育奠下根基。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採取全校參與模式,提供陽光小組、小老師計劃、課後功課輔導班、課後語文支援班及小組訓練班等,以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採取「全校參與」模式,在教師、學生及家長不同層面推動共融文化及活動。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本校設有評估、默寫、課業調適及課後拔尖課程,以照顧個別學習差異。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藉家長會、家長工作坊、家長茶座、教育講座、親子旅行等活動,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家長擔任故事姨姨、活動義工、午膳及圖書館義工,積極發揮支援作用。
校風:
校風淳樸、訓輔合一。學生知禮守規、尊師愛校。舉辦親子講座及建立老師支援學生小組,改善學生行為表現。本校推行「成長的天空」計劃及聯校「生命、心靈及價值教育」計劃,藉不同計劃及活動協助學生、家長及教師培育正向思維,建立快樂生活的方式。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建構正向教育的校園文化。 2. 深化學與教效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專業培訓,以提升學與教效能。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