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
Pentecostal Yu Leung Fat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英語:Pentecostal Yu Leung Fat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北區,學校地址是新界粉嶺暉明路16號。五旬節于良發小學創辦於1999年,辦學宗旨:本校秉承基督「信、望、愛」的精神服務社會,以靈、德、智、體、群、美六育並進培育學生,實踐全人教育及優質基督教教育。同時,我們又按聖經真理廣傳福音,引導學生認識耶穌基督的救恩。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北區
•學校地址:新界粉嶺暉明路16號
•小一學校網:81
•學校電話:26795626
•學校傳真:26765434
•學校電郵:pylf_adm@yahoo.com.hk
•學校網址:http://www.pylfp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何仲廉先生
•校長:薛詠詩女士
•辦學團體:基督教九龍五旬節會 有限公司
•創校年份:1999
•宗教:基督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4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特定用途$300(作學校發展及環境設置之用),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五旬節于良發小學的設施:
•校車:有
•保姆車:有
•課室數目:31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4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活動中心、視藝室、電腦室、STEM Room、音樂室、 英語室、蝴蝶園、彩虹角、生態角及聖經花園。
•其他學校設施:課室已安裝電腦網絡、電腦、投影機、電視機、空調、電子白板,另有3D打印機及百多部iPads。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6
•教師總人數:59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100%
•碩士_博士或以上:28%
•特殊教育培訓:48%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20%
•5至9年經驗:23%
•10年經驗或以上:57%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6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1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6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1班。
班級教學模式:
全校進行小班教學,除正規課堂外,本校為成績稍遜及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加強輔導教學及中、英、數抽離學習小組,以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習興趣。
備註:採用拔尖補底之模式,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課前開設中、英、數輔導,共十九組,加強支援學生學習;課後又舉辦多元資優課程,共二十組,啟發學生潛能。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多元學習評估
兩測(中英數常)及兩考(全科),中英數常均進行進展性評估,以檢視學與教成效。專題研習透過學生自評、互評及家長評估方式進行。另設態度評估(P.1)、體適能評估(P.1-P.6)及體育科專題報告等。
分班安排
二至四年級按學生的普通話能力設立普通話班,其餘級別採用混合能力分班,並在其中三至四個級別開設抽離班,加強學生語文及運算能力。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00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00
•午膳開始時間:12:40
•午膳結束時間:13:35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由家長安排及自備、學生可使用熱飯機。
健康校園生活:
參加衞生署舉辦的「開心『果』 月」活動,培養學生吃水果的習慣。另本校參與「無綠不歡校園午餐獎勵計劃」,鼓勵學生選擇素食午餐,並設綠色飯堂。
備註:
為配合課程發展及優化校園生活,逢週三學生提早一小時放學,讓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老師進行科研、培訓、備課及參加祈禱會。
全方位學習
本校著重學生全人發展,於課後及星期六舉行多元化課外活動,內容豐富,涵蓋學術、體育、藝術、興趣、個人成長及服務等,超過八十項。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屢獲佳績。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設有法團校董會、學校發展委員會、行政小組及不同的科組,負責制訂有效的發展策略及推動校務的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定期進行會議,了解校務及商討學校的發展方向,適時提供專業意見及支援。
環保政策:
獲中電教育基金撥款購置環保單車,並與綠色力量協作設置蝴蝶園,強化學生環保意識。另設校園種植平台、生態角及STEM Room,透過多元化活動推展環保教育。榮獲第十八屆香港綠色學校金獎。
學校關注事項:
1. 建立屬靈品格,活出積極人生。 2. 建構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除正規課堂外,學校亦安排週會、成長課、圖書課及聯課,以不同的模式進行全方位學習及聯課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課堂運用多元教學策略,照顧課堂學習多樣性。專題研習及主題教學以跨科協作形式進行。P.2-4各級進行一班普教中;英文科P.1-3進行PLPR-W及P.4-P.6進行EERS英語課堂,P.1-P.6進行PEEG閱讀計劃,中文科致力開展圖書教學及戲劇教育,加強學生兩文三語的掌握。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育及公民教育︰成長課、週會、早會及聯課活動。 2.從閱讀中學習︰推行多項閱讀計劃及網上閱讀,建構跨科閱讀課程,如:階梯閱讀空間、i-learner、Oxford Owl、英文及數學8寶箱等。 3. 專題研習︰以環保及生態為主題,透過深入探究及動手作,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及研習能力。 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教學︰加強電子學習、訓練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5. 全面開展STEM教學:以常識科為主軸,電腦、數學科協作,進行編程及科學探究。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本校致力推動基督教全人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及正確價值觀。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課後小組(專注力提升、學習策略和社交訓練) 2. 關愛計劃(各項調適計劃) 3. 朋輩輔導(小老師計劃、言語小先鋒、朗讀小助手) 4. 資優小組(拔尖包括STEM、IT、藝術、話劇、學術等) 5. 駐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校本言語治療師跟進學生需要 6. 共融講座(全校) 7. 小組抽離學習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採用「三層支援模式」,優化課程、課堂教學及課業設計;開設學科輔導及中文、英文及數學抽離小組;善用學習支援津貼及校本言語治療服務,購買課後小組服務,額外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學生訂立「個別學習計劃」等。此外,學校與家長保持溝通,透過面談和家長會加強了解學生的需要及作出跟進。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undefined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訂定科本調適指引、按各級各科調適課次及內容;藉有效的課業、自學、延伸及鞏固學習,建構有系統的校本課程。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致力推動家長教育及親子活動,並有龐大家長義工團隊協助推展校務。另設有家長祈禱會及團契,促進彼此連繫及加強對學校的歸屬感。
校風:
1. 推動基督教教育及啟發潛能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建立正確價值觀及發揮個人潛能。 2. 以聖經真理為中心,採取訓輔合一政策,設計校本輔導活動,建立積極、主動和正面的學習態度。 3. 透過教師、學生及家長協作,建立關愛正面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抗逆能力,促進全人成長。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建立屬靈品格,活出積極人生。 2. 建構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 3. 中文科:進行圖書教學、戲劇教育及跨科閱讀課程。 4. 英文科:推展跨科英語閱讀計劃及強化英語閱讀及說話能力。 5. 數學科:重視緃向課程設計及加強解難策略。 6. 常識科:推展STEM教學及培養高階思維能力。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配合學校發展計劃,安排品格培育專題講座;全力發展STEM教育,透過STEM教學及跨科閱讀課程的教師科研會及交流會,建立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