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八鄉中心小學
Pat Heu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八鄉中心小學(英語:Pat Heu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元朗區,學校地址是新界元朗八鄉錦田蓮花地199號。八鄉中心小學創辦於2003年,辦學宗旨:營造關愛共融校園,培養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元朗區
•學校地址:新界元朗八鄉錦田蓮花地199號
•小一學校網:74
•學校電話:24881520
•學校傳真:24881847
•學校電郵:info@phcps.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phcp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黎偉雄先生
•校長:黎婉姍女士
•辦學團體:同益堂
•創校年份:2003
•宗教:不適用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72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及英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無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八鄉中心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3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八鄉中心小學的設施:
•校車:無
•保姆車:有
•課室數目:13
•禮堂數目:0
•操場數目:2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玩創新樂園、音樂室、視藝室、鬆一Zone。
•其他學校設施:教學新翼仍以學生為中心之設計,除融入環保之概念外,更配備創新之教學設備,提升教學效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點字及觸覺平面地圖、觸覺引路帶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24
•教師總人數:33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76%
•學士:100%
•碩士_博士或以上:39%
•特殊教育培訓:30%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39%
•5至9年經驗:12%
•10年經驗或以上:49%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3班,小二有2班,小三有2班,小四有2班,小五有1班,小六有1班,總數為11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2班,小二有3班,小三有2班,小四有2班,小五有2班,小六有1班,總數為12班。
班級教學模式:
為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中英數常進行協作教學,透過多元化的活動,提升學習成效及豐富學習經歷。我們更引入沿自美國Responsive Classroom之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習動機及營造和諧尊重的校園。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多元學習評估
本校運用不同的評估模式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如:專題研習及匯報,並定期進行單元性進展評估。全年共進行三次綜合評估試(小一不設考試)。評估除了著重學生的學術知識外,還包括共通能力的發展及學習態度。
分班安排
為營造一個共融及豐富的學習語境,華語生和非華語生會一起上課,一同學習(除中文課、普通話課及外語課),而本校小一至小五校本中文課程會根據學生的語言背景和中文能力進行分班,以達致更佳之學習效能。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4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4:30
•午膳開始時間:11:50
•午膳結束時間:12:50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正向緣地,沙池、山丘、芬蘭木棋場、樹屋,藉五感、靜觀與大自然互動,提升正向情緒和人際關係。
備註:
獲香港城市大學協助推行正向教育,將正向教育元素融入教學,鼓勵學生嘗試挑戰,提升學習動機及抗逆能力,藉正向教育,鼓勵學生運用強項,營造看得見的幸福,達致豐盛人生。
全方位學習
小廚神、管弦樂班、幼童軍、乒乓球、籃球、高爾夫球、舞蹈、龍獅、多媒體組、芬蘭木棋、愛貓組、蝴蝶組、靜觀達人、中文班及全方位學習週。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十五組行政及教學組群策群力,推動學校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由區內熱心人士、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及其他專業人士組成。
環保政策:
榮獲綠色校園金奬及環保卓越銅奬。全港首間採用中電校園節能監測系統(GREENPLUS Console)記錄校內的用電量和碳排放量,實時量度使用數據及度身訂造運行程式。參與「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計劃。
學校關注事項:
推行正向教育,發掘學生潛能,豐盛他們的人生。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於中英數常進行協作或分組教學,提升學習效能及興趣。在中文科加入繪本教學,提升閱讀興趣。英文科透過閱讀/寫作計劃及運用多元化的學習活動,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數學科參與港大的非華語生學習數學支援計劃,定期共同備課,優化數學課堂。
關鍵項目的發展:
透過不同渠道建立良好閱讀習慣。圖書科每周提供免費的中英文報章/雜誌。繪本閱讀及相關的主題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豐富生活體驗。推行正向教育,把正向教育元素融入常規課程及增設「幸福列車」課程。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推行正向教育,在「幸福列車」(成長課)中,讓學生認識正面情緒、全情投入、正向人際關係、意義人生、成就感,以培養健康的身心。鼓勵學生觀察和運用不同的品格強項去協助解決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發揮潛能,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壓力,邁向豐盛人生。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之學習支援組獲得多方面的校外支援包括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教育局支援組別的支援人員。我們積極推展「全校參與」模式的支援計劃,凝聚全體教職員和家長的力量,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服務,為學校營造兼容及關顧文化,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設雙班主任制度,為學生提供適切的照顧。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善用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加強言語治療津貼和校本教育心理服務,按學生需要提供支援:分組、協作、抽離教學、教學助理、課餘輔導、個別學習計劃、師生輔導、讀寫能力、專注力、感覺統合、社交、言語治療訓練等。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分組、協作教學,優化課程協助學習。按階段為有學習困難及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訂定支援方向及檢視進度,提供課程、課業和評估調適,按時向家長報告。學習支援組為個別學生訂立學習檔案及推行學習計劃,照顧學習差異。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每年三次家長日,增加家長對子女學習的了解。透過多元化親子活動,如:家教會旅行、親子工作坊、家長學堂,與家長同行。
校風:
積極擴闊學生的學習經歷、欣賞及接納多元文化。藉著本校獨特的自然環境,推動生命教育。校內設有蝴蝶組、愛貓組及松鼠組,重視生命及環保意識。為了有更豐盛的人生,推行正向教育,讓學生以成長型的思維面對人生各項挑戰。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推行正向教育,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性格強項,正面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及勇敢面對各項挑戰,以提升身心健康及營造看得見的幸福。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積極與各大專院校進行課程調適、共同備課、協作教學,促進教師專業交流,提升教與學效能。為營造愉快正向校園,教師參與不同形式正向教育工作坊,學習正向思維,並滲透在教學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
其他
學科獎學金、劍橋英語獎學金及管弦樂訓練班等。